南极上空臭氧总量的假色视图。紫色和蓝色是臭氧最少的地方,黄色和红色是臭氧较多的地方。图片来源:NASA臭氧观察

一项基于船舶的研究表明,碘是造成北极大气表面臭氧损失的第二大因素。

在2020年3月至5月期间,观测到臭氧几乎完全损失,这表明在日照期北极臭氧损耗普遍存在。

之前在南极洲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阳光照射期间,上层大气中碘化合物水平的升高与臭氧破坏有关。但是,目前还不清楚碘化学是否会消耗北极的臭氧。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启动了一个基于船舶的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站,测量了2020年3月至10月日照期间的卤素氧化物水平。他们还测量了微粒碘、碘酸和其他相关微量气体的含量。

包括来自浦那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的Anoop Mahajan在内的研究小组观察到,在臭氧极低的一些时期,碘化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模型的模拟显示,在春季,一氧化二碘浓度的增加使臭氧破坏增加了两到三倍。

在臭氧最低的日子里,观察到最高的一氧化二碘值。个体日碘对臭氧损失的最大贡献超过了溴。研究人员说,随着冰盖融化将在北极形成大面积的无冰区,海洋释放的碘化合物进入极地大气的通量增加,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