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辑

Co-Editors-in-Chief

曹建林,中国

曹建林,光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部前副部长。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CIOFM)、中国科学院(CAS)和日本东北大学联合培养项目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2年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历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所长(法人代表)、所长,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曾任中科院总统院士助理、中科院光电筹备组组长、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院长。2005年1月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9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他也是该杂志的主编光学精密工程并在其他几家学术期刊担任编辑职务。

他一直致力于软x射线多层膜技术的研究,并因其杰出的成就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张喜成,美国

张锡成教授自2012年3月起担任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光学研究所Parker Givens光学教授,该研究所是光学和光学物理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机构。2012年至2017年,他担任该研究所所长。在加入UR之前,他在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Troy NY, ' 92- ' 12)开创了基于超快激光的太赫兹技术和光物理领域的世界领先研究。在RPI,他是Eric Jonsson科学教授;物理、应用物理与天文学系代理系主任;电气、计算机与系统教授;他是太赫兹研究中心的创始主任。他是Zomega Terahertz Corp.的联合创始人。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布朗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和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荣誉和奖项包括:洪堡奖,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德国)' 18;澳大利亚科学院塞尔比研究员(澳大利亚)' 17;肯尼斯·巴顿奖' 14 (Int。Soc IRMMW-THz);2012年威廉·f·梅格斯奖(OSA);光子学学会William Streifer科学成就奖(IEEE);2009年威廉·威利奖(Rensselaer);' 11、' 10、' 09、' 08、' 07、' 06、' 04、' 03、' 02、' 01教师成就奖受托人庆典;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Fellow of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Fellow of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 Heinrich Hertz Lecturer (Germany); K.C. Wong Fellow ’02; Distinguished Lecturer of IEEE/LEOS ‘98-99 & 99-00; Rensselaer’s Early Career Award, ‘96; Cottrell Scholar Award, Research Corporation ‘95; K.C. Wong Prize, K.C. Wong Foundation /Hong Kong, ‘95; CAREER Award (previous NSF-NYI),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95; AFOSR-SRPF Fellow, Hanscom Air Force Base ‘93-94; Research Initiation Award,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92.

他的主要专业活动包括:主编,光:科学与应用22日至26日进行的;OSA领导提名委员会,' 19-21,执行总编,光:科学与应用20日至21日;《精粹》杂志的主编光学信' 14-19,自由导演,OSA ' 14-16,副主编光电子学前沿' 13-14, JOSA专题编辑B ' 05-11,副主编中国光学字母中国科学院评估员,' 00-10;CLEO ' 03, CLEO ' 02,CLEO ' 99, ' 00超快光学和电子学项目小组委员会成员;1999年国防科学与工程研究生项目物理小组主席;1999年日本激光学会编委会委员;联合主席,1999年,太赫兹光谱及其应用会议,SPIE;主席,' 97,超快光学和电子,LEOS年会上;客座编辑,1996年,JSTQE超快电子学,光子学和光电子学;主席,' 95- ' 98,超快光学和电子委员会,IEEE/LEOS;1995年IEEE/LEOS理事会成员;93年至今国防科学与工程研究生项目物理组成员; Co-Chair, ’93, Conference on Ultrafast Laser and Technology, SPIE; Guest editor, ’93-present, WuLi (Chinese Physics Journal); Member, ’92-’95, Committee on Ultrafast Optics & Electronics, IEEE/LEOS

研讨会、学术讨论会、出版物、专利:29项美国专利;撰写和合作撰写了23本书和书籍章节;>论文350篇;发表了>700次学术讨论会,研讨会,邀请会议演讲,并贡献了会议演讲。h指数为92。

联合创始执行总编辑

崔天宏,美国

崔天宏博士目前是明尼苏达大学麦克奈特大学的杰出教授。他是机械工程教授,电气工程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生院附属高级成员。他于2003年加入明尼苏达大学任教。从1995年到2003年,他在清华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日本国家计量实验室和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担任研究或教职。他是梅奥诊所的兼职教授和剑桥大学的杰出访问学者。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会员。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MEMS和纳米技术。他在科学期刊和著名会议上发表了330多篇存档论文。他曾获日本STA & NEDO奖学金,德国Alexander von Humboldt奖学金,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研究基金会奖,明尼苏达大学Richard & Barbara捐赠主席和杰出麦克奈特大学教授,巴黎东部大学杰出客座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杰出访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出版集团杰出编辑奖,以及众多最佳论文奖。他是两家《自然》杂志的创始执行主编,光:科学与应用而且微系统与纳米工程.他还担任第一个AAAS/科学合作伙伴期刊的创始主编研究

Stefan Kaierle,德国

Stefan Kaierle在亚琛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并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98年,他进入弗劳恩霍夫工业技术学院担任系统技术部门主管。2012年,他加入汉诺威激光中心(LZH),负责材料和工艺部门。同年,他成为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讲师。Stefan Kaierle自2018年起担任LZH执行董事会成员。

Stefan Kaierle在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此外,他还拥有10多项专利。他曾在中国长春大学(2005年)和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担任客座教授。他曾担任欧洲激光研究所(ELI)的总统10年(2003-2013年),自2013年以来,他是美国激光研究所(LIA)的董事会成员。自2014年以来,他是欧洲技术平台Photonics 21的利益相关者董事会成员。除了许多委员会的参与,他还担任过许多国际会议的主席和董事会成员。自2011年起,他担任施普林格NATURE Journal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执行主编。他的学术成就被美国激光研究所(Fellow)、欧洲激光研究所(Fellow)和中国科学院CIOMP(名誉教授)授予荣誉称号。

研究》

平家,中国

贾平,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CIOMP)光学专业总统教授,知名航空光电侦察专家,国家创新人才促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组长。198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在CIOMP担任研究职务。1994年至1995年,他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担任学者。1994-1998年,他担任CIOMP航空光学实验室副主任。2015年1月被任命为CIOMP总统。

作为主要研究员,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他也是该杂志的编辑委员会主席光学精密工程.贾教授从事航空航天光电成像技术研究20余年。他在期刊和著名会议上发表了超过49篇科学论文。此外,他还拥有超过19项专利。

孙洪波,中国

孙洪博,现任清华大学光学工程长江学者教授。他于1992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中国长春吉林大学电子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0年,他在日本德岛大学卫星风险商业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在日本大阪大学应用物理系担任助理教授。2004年升任吉林大学正教授(长江学者),2017年至今任职于清华大学。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超快光电子学,特别是激光纳米制造和超快光谱学:在纳米尺度上制造各种微光学、微电子、微机械、微光电、微流控组件及其集成系统,并在飞秒时间尺度上探索光子、电子、声子和太阳电池、有机发光器件和低维量子系统中的超快动力学。迄今为止,他在上述领域发表了400多篇科学论文,根据ISI检索报告,这些论文被引用近15000次,影响因子为60。他是IEEE, OSA, SPIE和COS研究员。

Luc Thevenaz、瑞士

Luc Thévenaz获得瑞士日内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物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他加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目前领导着一个涉及光子学的研究小组,即光纤光学和光传感。研究课题包括光纤传感器、慢光和快光、非线性光纤和气体激光光谱学。他的专业知识涵盖了受激布里渊散射在光纤中的所有应用,并以其与分布式光纤传感相关的创新概念而闻名。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在斯坦福大学、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KAIST)、特拉维夫大学、悉尼大学和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任教。2000年,他联合创立了Omnisens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和商业化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先进光子仪器。

他是FP7欧洲福音项目“控制光速”联盟的成员,是欧洲成本行动299“FIDES:光纤应对信息社会面临的新挑战”的主席,现在是H2020玛丽·斯科多夫斯卡- curie创新培训网络FINESSE(光纤神经系统传感)的协调员。他是国际光纤传感器会议指导委员会成员和2018年该会议的总主席。他曾在多个会议的技术委员会任职,如ECOC, CLEO-Europe, APC等。他是IEEE和光学学会的会员。

Andreas Tünnermann,德国

Andreas教授Tünnermann,隶属于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和弗劳恩霍夫应用光学与精密工程研究所,在激光物理界享有良好的声誉,目前领导着世界上最具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激光研究小组之一。Andreas Tünnermann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与光线剪裁相关的基本原理以及复杂的技术方面和应用。他在连续波和脉冲固体激光器(包括波导激光器)的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对波导结构和体积光学介质中的非线性光学有深刻的了解。这种经验和知识的结合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并在著名期刊上发表了650多篇同行评议的论文,此外还有250多场受邀演讲,包括在著名的国内和国际会议上的全体演讲和教程(h指数:78)。此外,他还是光子学领域20多项授权/申请专利的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

请按此处查看完整版本

张爽,中国

张爽教授现任中国香港大学物理系及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讲座教授。他分别在吉林大学(中国长春)和美国东北大学(美国东北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在新墨西哥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6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分校和香槟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06年至2010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于2010年加入伯明翰大学。他于2020年搬到香港大学。

张s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材料,人工设计的光子结构,用于操纵电磁波的传播。他首创了光学频率下的负折射率超材料,即所谓的“渔网”等离子体结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超表面和拓扑光子学。他的团队开发了基于几何相位的超表面,用于各种应用,如透镜、全息术和结构光束的生成。他的小组通过将几何相位的概念扩展到谐波产生的非线性光学,证明了对非线性相位的连续控制。他最近在拓扑超材料方面的研究导致了理想Weyl点,光子手性零模式,三维光子Dirac简并和非阿贝尔节点链接的观测。他因在光学超材料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10年IUPAP光学奖。2016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研究优秀奖,并成为美国光学学会的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