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已存档,不再更新

细菌合成纳米尺寸的指南针,利用地球的地磁场导航

作者:陈丽君(俄亥俄州立大学环境与自然资源学院),丹尼斯·巴齐林斯基(内华达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拉斯维加斯) &布莱恩·劳尔(俄亥俄州立大学环境与自然资源学院©2010自然教育
引用:陈丽丽,巴齐林斯基,D. A. & Lower, B. H.。 (2010)细菌合成纳米尺寸的指南针,利用地球的地磁场导航。自然教育知识 3 (10:30
电子邮件
趋磁细菌合成磁性铁纳米矿物,其功能就像微型指南针,允许微生物利用地球磁场导航。
Aa Aa Aa

细菌合成纳米尺寸的指南针,利用地球的地磁场导航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是所有生物的必需营养素。它有两种价态:氧化铁铁、Fe(III)或Fe3 +、还原亚铁、Fe(II)或Fe2 +.在有氧环境中,当氧气存在时,铁以铁态存在:

2铁2 ++½O2+ 2 h+→2菲3 ++ H2O

然而,在厌氧环境中,如缺乏氧气的地下栖息地,铁以Fe(II)状态存在:

3 ++还原剂+ H2O→Fe2 ++氧化产物+ H+

在这里,一个元素或化合物充当还原试剂,并将一个电子捐赠给铁3 +.在此过程中,还原剂被氧化和铁3 +被还原(即获得一个电子)为Fe2 +.在地球上,还原剂可以是非生物的,如硫(S0)或硫化氢(H2S),或生物的,如蛋白质或水溶性有机化合物。

地球的铁循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说明一组被称为趋磁细菌的单细胞微生物在地球的铁循环中所起的作用。铁在趋磁细菌中特别重要,不仅因为铁作为许多代谢途径的蛋白质辅因子,而且因为这些微生物在细胞内以纳米大小的铁矿物晶体的形式结合了大量的铁(Bazylinski.1995;图1)。

纳米是什么?
图1:纳米是什么?
©2010自然教育版权所有。查看使用条款

Blakemore(1975)首次记录了趋磁细菌,并发现微生物合成了具有指南针功能的纳米磁性颗粒链。这种“纳米指南针”允许微生物在地球磁场中被动地定向(图2)。这些磁性纳米颗粒是由一组特定的蛋白质合成的,这些蛋白质包含在被称为磁小体的膜结合细胞器中。每个细菌含有10-20个磁小体,每个磁小体含有一个磁性纳米颗粒。磁小体以链状方式排列,将磁偶极子传递给细菌细胞,并允许细胞“感知”地球的地磁场(Gorby.1988)。除了磁小体和磁性纳米颗粒,趋磁细菌还有鞭毛,用于移动。

趋磁细菌的TEM图像
图2:趋磁细菌的TEM图像
注意十二磁铁矿(Fe3.O4)沿着细胞的长轴排列的纳米颗粒。磁性磁铁矿链使生物体的行为像一个微小的运动指南针。右下角提供比例尺。
©2010自然教育版权所有。查看使用条款

趋磁细菌是淡水和海洋生境中普遍存在的原核微生物。它们都是微嗜氧生物或厌氧菌,喜欢含少量或无氧的环境(Bazylinski.1995, Blakemore 1975)。由于这些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人们认为这些微生物可能代表了地球上最早的居民。趋磁性是指趋磁细菌在地球的地磁场中定位,然后利用它们的鞭毛游到缺氧的沉积物中,在那里发现了这些生物所喜欢的氧气和氧化还原条件(Spormann & Wolfe 1984;图3)。

这些微生物喜欢氧-缺氧过渡区(OATZ),在这里含氧水(或沉积物)与缺氧水(或沉积物)相遇。细菌内部合成了一串磁性纳米颗粒(如图3中红色五边形所示),这些纳米颗粒就像一个纳米磁铁,使细菌在南北半球被动地与地球的地磁场线对齐。位于高于最佳氧浓度环境中的细菌(图中顶部)通过逆时针旋转鞭毛向前游动到OATZ。相反,位于低于最佳氧浓度环境中的细菌(图底部)顺时针旋转鞭毛并向后游到OATZ(图3)。

图中显示趋磁细菌如何利用趋磁性游向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OATZ
图3:图中显示趋磁细菌如何利用趋磁性游向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OATZ
OATZ是水柱或沉积物的一部分,其中氧气浓度是这些细菌的首选。黑点线表示细菌游动的方向。黑色实线显示了磁铁矿纳米颗粒与地球磁场的排列。蓝色的圆形箭头表示鞭毛的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这使得细菌可以在水柱中向后或向前游动。氧和硫浓度也提供。氧气(O2)在图的顶部浓度较大,对应于空气-水界面。硫的浓度(S0)在图的底部较大,对应于水柱或沉积物的某个深度。
©2010自然教育版权所有。查看使用条款

趋磁细菌通常根据它们合成的磁性矿物纳米晶体的类型分为三类:磁铁矿(铁3.O4), 2。花岗岩(Fe3S4)或花岗岩与黄铁矿的组合(FeS)2), 3。磁铁矿和花岗岩的结合体(Bazylinski.1995年,弗兰克尔.1979年,曼.1990)。在纯培养中已培养出至少20种产磁铁矿的趋磁细菌,而在纯培养中尚未分离出产花青石的趋磁细菌。这种困难可能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更喜欢没有氧气和相对高浓度硫化氢(H2这使得对这类趋磁细菌的研究更加困难。然而,合成硫化铁矿物的趋磁细菌可以隔离大量的硫,因此可能对地球上除铁外的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大影响(Faivre & Schüler 2008)。

大多数产磁铁矿的趋磁细菌发生在水柱的氧-缺氧过渡区,而大多数产硫化铁的趋磁细菌发生在氧-缺氧界面下面的厌氧区2S变得可检测(Bazylinski & Frankel 2004;图3)。也有报道称,来自贫营养湖泊(即营养含量很少的湖泊)沉积物的趋磁细菌在系统发育和形态上比有机碳含量高的栖息地的趋磁细菌更加多样化(Schüler 1999)。因此,趋磁细菌可以根据它们被发现的半球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类型而有所不同。

形成铁的过程3.O4(或铁3.年代4)是由趋磁细菌合成的尚不清楚。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生物矿化过程涉及几个不同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细菌细胞对铁的吸收,细菌内磁小泡的形成,铁运输到磁小泡,以及蛋白质介导的Fe3O4或Fe3S4在磁小体内的生物矿化(Bazylinski & Frankel 2004, Komeili.2004, Schüler 1999)。

趋磁细菌的铁吸收系统因物种而异。菲2 +在中性pH下很容易溶解,Fe2 +很快被氧化成Fe3 +在有氧(含氧)条件下。因此,地球表面的铁主要以含Fe(III)的矿物形式存在,在中性ph下不溶。为了利用固相铁3 +在美国,一些磁性细菌被认为可以合成铁载体(Bazylinski & Frankel 2004, Paoletti & Blakemore 1986)中的铁结合生物分子。铁载体是铁离子(Fe3 +)由生长在低铁胁迫下的细菌和真菌产生的螯合剂(Neilands, 1995)。铁载体对铁有很高的亲和力3 +并结合或螯合铁。其次,人们认为Fe3 +-侧孔复合物进入细胞,然后Fe3 +从铁载体上裂解。一旦进入细胞,蛋白质减少(即,捐赠电子给)铁(III),将铁转化为铁2 +然后被磁小体吸收。趋磁细菌m . magneticumAMB-1使用一种叫做MagA的蛋白质来运输铁2 +以能量依赖的方式进入磁小体,这导致铁的积累2 +在亚细胞泡内(Nakamura.1995)。的磁小体膜内已鉴定出另外两种蛋白质m . gryphiswaldense妈妈和妈妈。这两种蛋白质也被证明在铁运输到磁小体的功能(Schübbe.2003)。

一旦进入磁小体,称为mms -蛋白的蛋白质指导磁铁矿(或花岗岩)纳米晶体的生物矿化(图4)。mms -蛋白是一组独特的跨膜或可溶性蛋白质,控制磁小体囊泡内磁铁矿或花岗岩的成核和定向生长。特别是四种mms蛋白被发现与磁性磁铁矿颗粒紧密结合m . magneticumAMB-1 (Arakaki.2003)。这些蛋白质是:Mms5, Mms6, Mms7(同源MamD inm . gryphiswaldense)和Mms13(同源MamC in .)m . gryphiswaldense)被认为可以控制磁性矿物纳米颗粒的成核和生长(Arakaki.2003年,Schubbe.2003)。

趋磁细菌示意图
图4:趋磁细菌示意图
©2010自然教育版权所有。查看使用条款

Mms5, Mms6, Mms7和Mms13的主要氨基酸序列有相似之处。所有这四种蛋白质都包含一个疏水的n端,这是一个假定的跨膜区域,允许这四种蛋白质在磁小体的脂双分子层膜内整合。这些蛋白质还含有一个亲水的c端,含有密集的羧基和羟基,它们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被认为是桥接配体。只有一种蛋白质Mms6被详细研究过。Arakaki.(2003)认为形成了磁铁矿晶体在体外在没有Mms6的情况下产生的磁铁矿晶体与完整细胞产生的磁铁矿晶体相似在体外在形状和大小上没有同质性。Arakaki及其同事还指出,Mms6蛋白c端的羟基可能是Fe的模板3.O4晶体的形成,并控制晶体的形状(荒木.2003)。

据观察,趋磁细菌的生物矿化提供了高度均匀的磁铁矿晶体,其尺寸分布窄(平均直径为50-100纳米;曼恩.1990;此外,磁小体中的磁铁矿晶体具有很高的化学纯度(Arakaki.2003年,Bazylinski.1995, Bazylinski & Frankel 2003)。晶体由铁和氧组成,化学式为Fe3.O4(磁铁矿)或铁和硫的化学式Fe3.年代4(greigite)。磁性晶体的大小、类型和形态因物种而异,但在同一细菌种或属内高度保守(Bazylinski & Frankel 2004)。三种最常见的磁晶体形态是细长的棱柱状、大致立方状和齿状(Bazylinski.1995年,布莱克莫尔1975年,曼恩.1990)。相比之下,非生物矿化产生的磁铁矿晶体结晶度低,尺寸分布广泛。

趋磁细菌由干重达3%的铁组成(10-13年到10-15年(Bazylinski & Frankel 2003, Bazylinski.2007年,曼.1984)。趋磁细菌死亡后,磁小体链沉积在沉积物中,成为磁化石,它可以携带有关地球过去环境的有用古地磁信息。Faivre & Schüler(2008)估计,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沉积物中含有的铁中高达10%可能是由趋磁细菌贡献的。最近,Haltia-Hovi及其同事提出,化石磁小体浓度可以用作气候指标(Haltia-Hovi.2010)。磁小体的产生受到细菌自然栖息地(例如,有机物)变化的影响,而这直接受气候控制。然而,这种类型的分析可能很困难。Faivre & Schüler(2008)指出,磁化石经常与沉积物中的土壤混合,并可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被还原或氧化,这常常挑战研究人员辨别磁化石中包含的生物成因信息的能力。

甚至有人认为,类似地球趋磁细菌的生物可能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居住过。几年前,研究人员发现火星陨石ALH84001中含有的磁铁矿晶体表现出与地球上趋磁细菌合成的晶体相似的特征(McKay 1996, Thomas-Keprta 2002)。随着我们开始了解地球上的趋磁细菌以及这些生物合成铁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机制,我们也可能能够回答在火星陨石ALH84001(或其他陨石)中观察到的磁铁矿是否也可能是生物起源。这样的见解可能会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和宇宙其他地方生命的起源。

确认

感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号EAR-0920299和EAR-0920718)的支持。

参考资料及推荐读物


Arakaki, A., Webb J., & Matsunaga, T.一种与细菌磁性颗粒紧密结合的新型蛋白质Magnetospirillum magneticum应变AMB-1。生物化学杂志278, 8745-8750(2003)。

巴齐林斯基,d。et al。.磁铁矿(Fe3.O4)和花岗岩(Fe3.年代4)在趋磁细菌中。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61, 3232-3239(1995)。

巴兹林斯基,D. A. &弗兰克尔R. B.原核生物控制矿化。矿物学地球化学综述54, 217-247(2003)。

巴兹林斯基,D. A. &弗兰克尔R. B.原核生物的磁小体形成。自然微生物学评论2, 217-230(2004)。

Bazylinski, D. A., Frankel R. B., & Konhauser, K. O.微生物对磁铁矿生物矿化的模式。地球微生物学杂志24, 456-475(2007)。

布莱克莫尔,R.趋磁细菌。科学24, 377-379(1975)。

Faivre, D. & Schüler D.趋磁细菌和磁小体。化学评论108, 4875-4898(2008)。

弗兰克尔,R. B.布莱克莫尔,R. P. &沃尔夫R. S.淡水趋磁细菌中的磁铁矿。科学203, 1355-1356(1979)。

Gorby, Y. A., Beveridge T. J., & Blakemore R. P.细菌磁小体膜的表征。细菌学杂志170, 834-841(1988)。

Haltia-Hovi E。et al。全新世期间在芬兰莱米兰皮湖记录的磁性和环境变化。古生物学报农业气象学43, 1-13(2010)。

Komeili, A., Vali H., Beveridge T. J. & Newman D. K.磁小泡在磁铁矿形成之前就存在了,它们的激活需要Mam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101, 3839-3844(2004)。

曼恩,S.,弗兰克尔,R. B., &布莱克莫尔R. P.细菌磁铁矿的结构,形态和晶体生长。自然310, 405-407(1984)。

曼,S。.铁磁性花岗岩的生物矿化研究3.O4)和黄铁矿(FeS2)在趋磁细菌中。自然343, 258-260(1990)。

氧气和火星上生命的快速进化。在化学进化: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物理学, eds。Chela-Flores j .和弗朗索瓦•r .(纽约,说明:施普林格,1996:177 - 18。

Nakamura, C., Kikuchi T., Burgess J. G.和Matsunaga T.米加,编码铁转运蛋白Magnetospirillumsp. AMB-1菌株。生物化学杂志270, 28392-28396(1995)。

铁载体:微生物铁运输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化学杂志270, 26723-26726(1995)。

Paoletti, L. C. & Blakemore, R. P.羟氨基甲酸酯生产Aquaspirillum magnetotacticum细菌学杂志167, 73-76(1986)。

Schubbe, S。.的自发非磁性突变体的特征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ldense揭示了一个巨大的缺失,包括一个假定的磁体岛。细菌学杂志185, 5779-5790(2003)。

Schüler, D.趋磁细菌中磁小体的形成。分子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杂志1, 79-86(1999)。

史波曼。M. &伍尔夫。R. S.磁螺旋的趋化、趋磁和触感行为。FEMS微生物学快报22, 171 - 177(1984)。

Thomas-Keprta k.l.。.来自古代火星的磁化石:火星陨石ALH84001中强有力的生物特征。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 68, 3663-3672(2002)。
电子邮件

文章历史

关闭

国旗不合适

这个内容目前正在建设中。

连接
连接 发送信息


自然教育家园

生理生态学

视觉浏览

关闭
Baidu
map